第143章
國色生香
3790

車簾放下,趙恆端坐在窄榻上,對著微微晃動的窗簾陷入了沉思。她在信中提到的朝堂變動,他早已知曉,還知道趙溥進京不久,副相陸詢便告病回府休養,緊接著徐巍主動上奏將宰相之位讓賢給趙溥,父皇當朝應允,趙溥再度拜相,徐巍暫代副相。


太後遺詔……


遺詔一出,皇叔秦王成了公認的儲君,確實對父皇不利,但高祖在位時,趙溥有底氣與父皇作對,現在父皇是君,趙溥討好父皇還來不及,怎會繼續跟父皇對著幹,明目張膽地支持皇叔秦王?何況趙溥能進京,能有機會獻出遺詔,肯定是先得了父皇的默許。


所以那封遺詔,根本目的應是為了堵住百姓對父皇的猜忌,是趙溥對父皇的投誠,而非支持皇叔。但如此一來,皇叔成了百姓與朝臣們心目中的未來帝王,父皇既接受了遺詔,就得承認皇叔的儲君身份。想到這裡,趙恆眉頭再一次皺了眉。


以他對父皇的了解,父皇絕不會心甘情願將皇位送給他人,那麼,父皇準備如何收回皇叔繼承帝位的資格?


自幼孤僻,趙恆與秦王沒什麼叔侄感情,他擔心的不是皇叔,他隻怕他那位親近皇叔的兄長……


趙恆閉上眼睛,面沉如水。早知會出這等變故,便是黃河決堤,他也不會主動攬這差事,眼下他人不在京,一旦出事,誰能勸兄長?巡河事關重大,趙恆無法半途而廢無詔回京,唯能寄希望於父皇晚些出手。


思慮了一路,馬車到了河邊,澶州知府已經率領本地官員等候多時了。


趙恆收起愁緒,探身而出,神色清冷疏離,俊美如仙,惹得圍觀百姓連連贊嘆。


“三殿下,四殿下,這邊請。”劉知府恭敬地道。


趙恆、恭王點點頭,率領眾官員朝觀禮臺走去,到了臺上,距離祭河神的吉時還有兩刻鍾,劉知府叫丫鬟們先端茶。趙恆側首眺望黃河之水,並未留意端茶的丫鬟,恭王四處亂看,忽的發現伺候三哥的丫鬟,竟是個豐.腴的大美人!


  ☆、第146章 146


恭王的頻頻窺視, 讓趙恆後知後覺地注意到了身邊的丫鬟。


小丫鬟約莫十六七歲,面皮白淨, 杏眼桃腮, 奉上茶水後恭恭敬敬地站在他一側, 柔順乖巧。察覺壽王爺的視線,小丫鬟眼簾顫動, 悄悄地看去,卻見壽王已經看向她身上了, 她臉頰一紅,自然而然流露出女子的嬌羞。


她穿著一條桃粉色的素面褙子, 沒有花沒有草,但她胸脯鼓鼓, 對男人而言,這樣被高高撐起的衣襟, 可比任何精致的繡樣都好看。趙恆目光淡淡掃過那裡, 再看眼這丫鬟白裡透紅肉嘟嘟的臉蛋,他面無表情地收回視線。


一直在暗暗觀察壽王爺的劉知府見了,心裡突然沒底了。每年京城派遣巡河使來,他們這些地方官都要想方設法討好,這次來的是兩位王爺, 他更是特意打聽了一番壽王、恭王的喜好。恭王好武, 他已經送了一把削鐵如泥的匕首過去,恭王也十分滿意,壽王喜字畫, 但他實在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家真跡,再打聽,驚喜地得知,壽王好殊色,而且是豐.腴的美人,據說壽王妃胖得都沒腰了……

Advertisement


劉知府二月裡就開始挑選這樣的美人,蓮雨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起初沒現在這麼胖,他養在後院命人按照傳說中壽王妃的脾氣精心喂食、調.教,終於在今天找到了合適的機會。劉知府想過了,隻要壽王露出一點點興趣,祭完河神,他就直接將蓮雨送去驛館服侍壽王。


兩刻鍾轉瞬即逝,要開始祭河神了,趙恆離座,玉樹臨風般站在觀禮臺上,與眾人一同觀禮。恭王站在他身邊,眼睛卻忍不住往十幾步外的蓮雨身上瞄,臺上風大,吹得蓮雨的衣裙緊緊貼在她身上,露出女子曼妙的曲線。


恭王喉頭滾動,體內起了一把火。李玉蘭不算太瘦,腰細腿長,可惜胸太小,摸著沒意思,母妃安排的兩個宮女模樣可以,身段還不如李玉蘭。恭王想要她們長胖點,但他不敢說,怕她們猜到他喜歡什麼樣的,畢竟無論後宮妃嫔還是幾位嫂子,隻有三嫂一個豐.腴的。


現在好了,出了一個天生胖的美人,隻要三哥不要,他就跟劉知府討過來。


恭王爺老是看她,蓮雨當然感覺到了,再看看一個正眼都不給她的壽王,蓮雨紅著臉想,如果能伺候恭王,那也是她的福氣了。


兩人各有心思,慢慢就看了幾次對眼。


祭完河神,劉知府請兩位王爺與地方官們去他府上用席,趙恆看了眼蓮雨,點頭應了。他這一看,讓劉知府、蓮雨重新拾起了希望,隻有恭王心情鬱悶,一邊惱劉知府把最好的美人獻給三哥,害他白白眼饞了一次,一邊同情京城的三嫂。三嫂那樣好,三哥居然還有心思碰這些普通貨色,若是他有三嫂那樣的王妃,旁人再美他都不會碰。


下了觀禮臺,眾人移步知府府邸。


既然知道壽王滿意蓮雨,劉知府便安排蓮雨伺候壽王用飯,等壽王落座,蓮雨俯身跪立在壽王身旁,儀態優雅地為壽王斟酒,然後用那雙白皙嬌嫩的小手端起酒樽,紅著臉頰遞到壽王面前。趙恆伸手接,蓮雨確定壽王接穩了才松手,未料下一刻,壽王的酒樽突地掉了下去,酒水灑了壽王一身。


蓮雨驚得花容失色,難以置信地看向壽王。


趙恆沉了臉。


福公公瞄眼主子的臉色,登時懂了,厲聲斥道:“大膽!”


陪壽王回來的路上還在幻想夜裡壽王會如何寵愛她,幻想壽王動情會是何等仙姿的蓮雨,這會兒什麼旖旎什麼富貴妄想都沒了,慌慌張張地爬到壽王桌席對面,伏在地上倉皇賠罪:“奴婢不是故意的,求王爺恕罪……”


變故陡生,壽王右側的恭王,以及兩側的官員們都停了手中杯盞,震驚地看向壽王這邊。


趙恆看都沒看那丫鬟,起身,露出被酒水打湿的衣袍。


劉知府見了,當即跟著賠罪。


趙恆掃他一眼,冷聲道:“杖罰五十。”


劉知府臉色慘白,杖罰五十,罰誰啊?


“還不拖下去?”福公公替主子解釋道,眼睛瞪著跪在那兒的蓮雨。


劉知府松了口氣,急忙忙喊小廝進來,眼看小廝衝過來就要拖走蓮雨,恭王心有不忍,笑著替蓮雨求情:“三哥,地方的小丫鬟沒見過大世面,太緊張才失了手,三哥大人大量,就饒了她這一回吧?”嬌滴滴的美人,三哥不要他還想要呢,真打五十板子,光養傷就要一個來月,那時他早跟著三哥去別的州縣了。


“王爺,求王爺饒了奴婢吧!”一聽王爺要打她五十大板,蓮雨嚇得魂都沒了,眼淚說來就來,哭著哀求道,一雙杏眼汪著淚兒,真是楚楚動人我見猶憐,看得恭王都想衝過去將人抱到懷裡好好哄哄。


可蓮雨越勾得恭王失態,趙恆眼底寒意便越重,四弟是真的憐惜這微不足道的丫鬟,還是把這丫鬟當成了她?


無需趙恆再表示什麼,福公公直接朝兩個小廝使了個眼色,小廝們瞅瞅對面的壽王、恭王,很快就做出了選擇,一人拖條胳膊,將蓮雨拖走了。


在座的官員們無不唏噓,壽王爺看著跟不問世事的神仙似的,沒想到居然如此陰晴不定,嬌滴滴的美人說打就打。而震驚了他們的壽王,因為衣袍髒了,沉著臉徑自離去,福公公經過劉知府身邊時,陰森森地低聲提醒了一句:“想保住烏紗帽,就別自作聰明。”


劉知府眼睛一縮,驚得差點忘了追出去送壽王。


壽王走了,恭王也不好再留,瞅瞅蓮雨被拖走的方向,恭王在心底重重嘆了口氣,然後大步追上兄長,並跟著兄長上了一輛馬車。馬車一動,恭王盯著兄長瞧了會兒,皺眉道:“三哥今日火氣怎麼這麼大?”他熟悉的三哥,不是輕易懲罰丫鬟的人啊。


趙恆閉目養神,平靜回道:“匕首美人,都是賄.賂,父皇若知,必然不快。”


輕飄飄的幾句話,一下子就讓恭王忘了那個貌美丫鬟,再看一旁的兄長,恭王恍然大悟,原來兄長早就看穿了劉知府的把戲,觀禮臺上故意表現出對那丫鬟有意,其實是為了剛剛的殺雞儆猴。這麼一想,恭王突然心生慚愧,怪不得父皇囑咐他一切聽從兄長安排,無論是治河還是為官之道,他都比不上兄長。


回到驛館,恭王立即讓人將劉知府送他的那把匕首退了回去。


恭王反思己過時,驛館另一座庭院,福公公親自端著一碟新洗的櫻桃,放到了主子面前,笑著誇道:“王爺,我看過了,這籃子櫻桃個個都大,肯定是王妃千挑萬選專門送給您的。”


趙恆垂眸看信紙,沒理會。


福公公默默退了出去,趙恆抬眼,門簾不動了,他才看向那碟櫻桃,然後捏起一顆,酸酸甜甜。


翌日黃昏,郭驍從軍營回來,阿順跟到內室伺候世子更衣,低聲回稟道:“世子,澶州有回信兒了,劉知府安排的丫鬟失手打翻酒樽,被王爺罰了五十大板……”


郭驍眉峰微動,意外,卻也在意料之中,壽王若能輕易被個美人勾.引,就不會這麼多年隻看上她一個。但壽王不近女色又如何,隻要她相信壽王身邊有別人,就夠了。


過了幾日,京城忽然冒出一段傳聞,稱壽王奉命巡河,行至澶州遇到個絕.色美人,而且是個豐.腴妖娆的美人。壽王妃的胖眾所周知,故此流言一出,就更顯得可信了。皇城之內,宣德帝聽到這話,不太高興,老三是去做正事的,代表的是皇家威嚴,功勞未立卻先傳出風.流事,簡直丟他的臉。


但宣德帝也沒有盲信,決定等老三回來他再當面審問。


帝王滿腦朝廷大事,懷疑片刻就暫且忘了此事,後宅的女人們可把這樁風.流當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林氏得到消息後,既想去王府安慰女兒,又怕一切都是謠傳,她去說了反而徒惹女兒誤會傷心,就暫且隱瞞了下來。


宋嘉寧身邊伺候的雙兒、劉喜等也都知道了,但看著無憂無慮照顧小郡主的王妃,眾人一致選擇保密,畢竟誰也無法確定流言的真假。因為同樣的理由,楚王妃馮箏同樣選擇了沉默。


有人舍不得宋嘉寧傷心,自然也有人盼著落井下石,這日宋嘉寧正在陪女兒扔球玩,驚聞睿王妃帶著侄女康姐兒來了。這可是稀客,宋嘉寧由雙兒服侍著穿好鞋,要出去迎接。雙兒清楚睿王妃打了什麼主意,擔心王妃沒有任何準備被謠言打擊了,如了睿王妃的意,雙兒抿抿唇,盡管為難,還是扶住主子胳膊,小聲地道:“王妃,其實,奴婢鬥膽瞞了您一件事……”


宋嘉寧詫異地看著她:“何事?”


雙兒不敢看王妃那雙澄澈的杏眼,低下頭,簡單地解釋了一遍。


宋嘉寧呆在了那兒,王爺,她的王爺寵幸了別的女人?


胸口突然悶得慌,像是被什麼堵住了,宋嘉寧恍惚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緩了過來。


且不說謠言是不是真的,便是真的,他是未來皇上,身邊多幾個女人很正常啊。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16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