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嬌娘春閨
3067

第162章


  先帝的國喪解除時, 馬上也要過年了。


  民間喜氣洋洋,如淋了三個月的冬雨終於見到了暖陽,百姓們紛紛出門置辦年貨。


  宮裡, 宣和帝為了緬懷先帝, 今年就不辦宮宴了,大年初一大臣、命婦們進宮拜個年就是。


  進宮給女兒請安, 柳氏盼這一日盼了不知多少年,女婿還是王爺時她不敢想,女婿做了太子,她敢想了, 可是這一盼也盼了太久太久。


  這日一早, 柳氏天不亮就起了,換上難得能穿一回的御賜的四品诰命朝服, 再讓丫鬟給她仔仔細細描眉梳妝, 提起精神,打扮了半個時辰, 柳氏才算滿意, 去前面與兒子兒媳匯合, 再帶上家裡的三個孩子, 一起進宮去了。


  趙宴平還是騎馬, 阿嬌婆媳倆與三個孩子坐馬車。


  每逢過年便長一歲, 孟昭十四了, 芝蘭玉樹的少年郎安靜內斂, 氣度卻平和溫潤,仿佛他隻是喜靜, 並非拒人千裡。


  初錦也變成了十一歲的小姑娘,在家裡或許有些小脾氣, 出門在外她很懂事,並未擅自去挑簾子往外瞧。


  隻有虛四歲的趙昉,對從未去過的皇宮充滿了好奇,總想探出腦袋瞧瞧到了沒有,一刻也不想在椅子上穩穩地坐著。


  阿嬌威脅兒子:“再亂動,我告訴你爹了。”


  趙昉正要離開椅子的小屁股就又坐穩了,瞄眼窗簾,聽著外面的馬蹄聲,父親冷峻嚴厲的面孔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腦海。這個家裡,趙昉最怕的就是父親。


  小男娃終於老實了下來。


  趙宴平騎馬走在一旁,裡面的聲音他自然聽到了,對比一直懂事的老大,趙宴平既頭疼小的,也心疼大的。他看得出來,老大的懂事是因為孩子知道他不是養父養母親生的,就像阿嬌在舅舅家的時候,在他身邊做妾的那兩年,因為怕被拋棄,所以從不敢犯錯。


  趙宴平突然敲了敲窗。


  初錦坐在這邊,聞聲挑開了窗簾。

Advertisement


  趙宴平掃眼趙昉,嚴厲的目光直接落在了孟昭臉上:“長兄如父,弟弟淘氣你為何不管,一直讓你娘操心?”


  這是孟昭記事起,父親第一次訓斥他。


  少年郎臉色通紅。


  阿嬌心疼壞了,正要在丈夫面前維護兒子,趙宴平沒給她開口的機會,又訓了趙昉一頓:“再不守規矩,以後你都不用出門,在家閉門思過罷。”


  說完,趙宴平放下簾子,擺正坐姿看向前方。


  趕車的陳敬偷偷回頭瞥了眼,就見官爺嘴角帶著一絲笑意。


  陳敬立即縮回了脖子。


  車內,趙昉耷拉著腦袋,因為哥哥陪他一起挨訓了,兄弟倆同命相連,趙昉就巴巴地看向哥哥,想看看哥哥是不是像他一樣害怕父親。


  孟昭也是有點怕的,可當他看到弟弟清澈的眼睛,又在那雙眼睛裡看到那般明顯的害怕,孟昭心中忽然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


  弟弟淘氣,父親經常教訓弟弟,他在一旁看著,既覺得父親過於嚴厲了,又很是羨慕,如果哪天父親也那麼教訓他,才說明父親真正將他當親兒子看了,而不是隻有誇贊與肯定。沒想到,今天父親就訓了他一頓,還說長兄如父,讓他管教弟弟。


  短暫的害怕後,孟昭笑了,摸摸弟弟的腦袋,他低聲道:“以後要聽娘的話,不許再惹娘生氣。”


  趙昉眨巴眨巴眼睛,再看看瞪著他的母親,乖乖點點頭。


  皇城到了。


  一家人下了馬車,在宮人的引領下直接前往貴妃的長春宮。


  柳氏覺得“長春”這殿名很好,四季如春,就像花園裡的花一樣,一直都開得燦燦爛爛的。


  到了長春宮,趙家眾人才發現宣和帝也在,帝王與貴妃一左一右地坐在主位椅子上,端王一家四口、四爺與公主分別陪在父母的身旁,和樂融融的。


  柳氏也終於看清楚了自己的女兒。


  上次離得這麼近的時候,女兒才二十五歲,依然嬌豔如十幾歲的小姑娘,十二年流水般淙淙淌過,如今女兒也是當婆婆當祖母的人了。


  柳氏忍著淚,跪下去向帝王、貴妃請安。


  趙香雲以前在宮宴上見到母親,都笑得像毫無思念一樣,就算此時隻有一家人,但因為宣和帝在,正常情況下趙香雲也能忍。然而離得近了,將母親頭上的白發、臉上的皺紋、胭脂也難掩飾的憔悴看得那麼清楚,趙香雲睫毛一垂,兩行清冷便落了下來。


  宣和帝陪她見家人是想表達自己對她、對趙家的重視,此時見她哭也哭得克制,分明還是在拘著自己,他嘆口氣,找個借口先行離去了。


  他一走,趙香雲便撲過去將母親扶了起來,趴在柳氏的肩上泣不成聲。


  宮人們早都退了下去,阿嬌與薛寧一起將母女倆扶到內殿,然後退了出來,讓母女倆單獨敘舊。團圓對普通人家來說並不難,便是出嫁的女兒,逢年過節也能回娘家聚聚,隻有嫁進皇宮的女人,一輩子或許都不可能再回娘家住。


  趙宴平、阿嬌等人坐在外面,都能聽到裡面斷斷續續傳出來的哭聲。


  阿嬌、薛寧、初錦、永嘉公主都紅著眼圈,時不時擦擦淚。


  趙宴平、端王、四爺蕭熾、孟昭也不知道能說什麼,隻有趙昉與端王家裡的小郡主面面相覷。


  小郡主去年四月裡出生,現在還不會走,坐在端王爹爹懷裡懵懵懂懂地觀察眾人。


  趙昉很快就對小郡主失去了興趣,問父親:“爹,我娘她們為何哭了?”


  趙宴平沒理兒子。


  孟昭朝弟弟搖搖頭,示意他不用問。


  端王吩咐弟弟蕭熾、妹妹永嘉公主:“表弟表妹難得進宮,你們帶她們去花園逛逛。”


  幾個小輩們便出去了,就連王府裡的小郡主也被乳母抱著陪在一旁。


  孩子們走了,端王看向自己的舅舅。外祖母的病他早知道了,但舅舅不許他告訴母親,不想讓母親擔心,可外祖母這兩年憔悴的那麼快,今日進宮,怕是瞞不過母親的眼睛。


  趙宴平垂著眸子,不發一言。隱瞞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讓母親進宮,可母親與妹妹盼這一日都盼了那麼久,就算母親不來,妹妹也會猜到母親出了事。


  不知過了多久,趙香雲將母親留在內殿,她單獨出來了,直接問兄長:“大哥,娘得了什麼病?”


  趙宴平抿唇。


  趙香雲看著他道:“你不說,我這就傳太醫。”


  趙宴平無可奈何,隻好如實道:“兩年前娘病了一場,請京□□醫診治,說是肝髒出了問題,這兩年母親的藥沒斷過,每隔兩個月也會請名醫診脈。當年名醫說,如果母親休養地好,還能再活五六年,否則……”


  趙香雲淚如雨下:“否則什麼?”


  趙宴平看向窗外,紅著眼睛道:“否則一兩年都是問題。”


  趙香雲身形一晃,一兩年,兩年已經過去了,那母親還剩多久?


  兄長不敢看她,趙香雲便去看嫂子。


  阿嬌想到年前那位名醫的話,低著頭哭,並未注意到她的眼神。趙香雲正要走過去,蕭煉神色沉重地走過來,扶住母親道:“娘,外祖母心中有結,解不開,可能熬不過今年了。”


  不論是京□□醫,還是宮裡的太醫,他都請去替外祖母診治過,但太醫們也沒辦法治好外祖母越來越嚴重的病,隻能想辦法緩解外祖母的痛苦,讓人活得舒服一些。


  趙香雲不信,不信自己盼了這麼久的團圓,隻盼到母親病重的噩耗。


  她推開兒子,吩咐宮人去傳太醫,然後重新去了內殿。


  外殿一片沉默。


  太醫來了,正是太醫院最擅長治肝病的那位,也是被端王請出宮替柳氏診治過的那位,一見柳氏,太醫已經猜到了這邊的情況,在貴妃娘娘的要求與希冀下,太醫宛如初次診斷般細細詢問了一遍柳氏的情況,最後跪在地上,沉聲說出了他的預測。


  柳氏最多還能活一年,若中間染上別的病,連一年都難。


  “沒事沒事,娘都五十八了,算長壽了,能看到你們兄妹三個成親生子,能抱到孫子孫女外孫,娘這輩子知足了。”


  抱住痛哭不止的女兒,柳氏一邊哭一邊笑道。


  趙香雲笑不出來。


  除了子女,父母便是她在世上最親的親人,父親早亡,母親與她失散快二十年,相認後又分隔兩地,現在她終於成了妃子,有資格召見母親進宮說話,為何老天爺要讓母親生這種病,不肯給她多幾年的時間孝敬母親?


  聽聞貴妃這邊傳了太醫,宣和帝匆匆趕了過來。


  阿嬌、薛寧試圖分開母女倆,柳氏也想推開女兒,趙香雲抱著她不肯松手,連皇帝丈夫也不能讓她想起那些規矩禮法。


  她不要母親走,不想這一面便是最後一面。


  宣和帝才經歷過喪父之痛,他與父皇好歹一直朝夕相處,自己的貴妃卻沒有那個機會。


  當日宣和帝便下詔,稱貴妃之母病重垂危,貴妃少時未能在母親面前盡孝,現特許貴妃回趙家奉養母親十九個月,以全孝道。


  歷朝歷代,都沒有哪個後妃能有如此恩賜,可就算有了,恐怕也沒有哪個後妃會把回家孝敬父母、與皇帝丈夫分開一年半、失寵一年半當成賞賜。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16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