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太子寵婢日常
3546

  既然念了,便也知道折子裡面寫了什麼,若是皇帝懶一懶,便他閉著眼睛說,端王提筆在折子上面寫。


  第一次動筆的時候,端王的手差點沒抓穩。他耗費巨大的心神才讓自己保持平靜,穩穩當當的寫完了折子回批。


  抓住筆的那一刻,端王甚至在想,要是他能從此刻開始就握住筆便好了。


  但他絲毫不敢露出來,每次恭恭敬敬的寫完,就把筆墨紙砚擺回去。


  皇帝其實心中不是很喜歡他這種做法。筆墨紙砚又沒有什麼特殊的,你把它們特意擺回到朕的面前做什麼?


  難道朕還能因為你批改了幾封折子就對你有所懷疑嗎?這個老大,年紀不大,疑心病倒是不小,他也不是暴君,他又沒有成氣候,這般小心翼翼做什麼?


  皇帝搖搖頭,第二天他就專門讓人在自己的案桌前擺了一套筆墨紙砚,佔據了桌子。


  端王這才開竅,沒有再把筆墨紙砚挪桌子。


  等到江南之地的時候,皇帝帶著端王見了好幾個官員。端王是陪著一起坐在上首的,下面的人跪了皇帝,自然就要跪他,將他捧得高。


  後面皇帝就讓他自己去隨著人玩。皇帝最近得了個江南美人,正在每日聽琴撫琴,有兒子在場便不方便,於是道:“江南風景好,難得出來一趟,你可不要遺憾而歸。”


  端王就出去了。江南水鄉跟他在京都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在這裡,他遇見了幾個湊上來的人商戶,還有一些小官,這些人有的給他送銀子,大的他沒收,小的讓屬下收了。


  還有的給他送美人,這個就有的講究了。


  在這水鄉之中,值得稱道的除了才女,便是煙雨行舟中的青樓女子。端王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堅決不收這些青樓之人,隻收正正經經出身的採女。


  久而久之,就有小官明白了,家裡會認字的女人都送過去。


  端王也多了幾個美人。


  他在寫給端王妃的信裡寫道:“都是江南地方官員的女兒,便都安置在芹烹院吧。”

Advertisement


  芹烹院是最偏僻的一座院子,端王妃看完後,毫無波動。她甚至在想,你既然已經收了人家的女兒,那對人家好一點又有什麼關系呢?


  你已經收了人,難道我還能吃醋嗎?還能嫉妒她們嗎?


  未免也太小家子氣了。


  她坐在那裡,拿著信久久沒有出聲,最後無奈的笑了笑,剛要讓人去打掃芹烹院,就見兒子高興的跑了回來,“阿娘,我們去看妹妹好不好?”


  妹妹說的是恭王妃新生的女兒,已經有兩個月大了。端王小世子齊長佑很喜歡她。


  端王妃難免就有些心疼兒子。因為端王的緣故,恭王妃也對他們並不親近,她上門一次也就罷了,哪裡有日日都去的。


  便道:“妹妹還小,每天都要睡很久,等她長大一些,咱們再去找她玩好不好?”


  “好。”


  見兒子失落的跑遠,端王妃心頭湧起一股難言的愁悶,索性叫了人套馬車,然後回了輔國公府。


  她的母親見她突然回來,還挺驚訝的,“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端王妃搖頭,“沒有,就是想母親了,回來看看。”


  端王妃母親卻不信,“你是我肚子裡面出來的肉,你是高興還是不高興,難道我不知道?”


  端王妃就想,你就算是知道了又怎麼樣?如今我嫁給了端王,父親都明白告訴我不會幫我,我又能怎麼辦?


  因為輔國公不遠不近的態度,所以端王才會去理直氣壯地去納那些女人回府。可這些怎麼跟母親說?


  說了也是不孝順。


  她就道:“沒什麼,隻王爺寫信回來,說他又納了幾個江南女子,我心裡氣悶,便到母親這裡來走一走。”


  輔國公夫人就寬慰她,“男人納妾是常有之事,反正端王府裡面從不缺的就是這種年貌貌美之人,你又怕什麼?就算是納回來,也不過過幾年,就沒了聲息。你父親後院這麼多人,難道各個都記得?那些老姨娘,他可記不得。”


  又道:“正妻之位在,你便沒什麼擔心的。再者說,你是陛下賜婚,端王府的正妃之位必然是你,這是妾室不可動搖的,你若是看著她們煩,挑幾個不順眼的去佛堂裡念經,便也都老實了。”


  世家貴女,高門大戶,這些道理都是自小學的,端王妃沒多說話,隻是回去的路上卻想通了一件事情。


  當年,安王妃打掉了安王侍妾裡的孩子,她還覺得這個女人傻,這不是把安王往外處推嗎?


  如今才想明白,她是隻在乎了安王妃的身份。而安王妃的身份是陛下賜予的,輕易不會被剝奪,她又有娘家做靠山,便做起事情來無所顧忌。


  對於她們這種人家,安王妃才是對的。她想,她不能再這麼傻下去了。


  父親有父親的考慮,端王有端王的道理,那她也該有自己的路才對。


  端王在江南的行事自然也進了太子的耳朵,他就搖搖頭,對折筠霧道:“如今做事情,越發小家子氣。當初年幼的時候,還不這樣的。”


  人說越長大越是聰慧,可太子瞧著端王是越活越回去了。好好的端王妃你不要,偏偏要那些歪瓜裂棗,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折筠霧卻覺得從自己的角度是可以解釋一下端王為什麼會這樣做。


  “我喜歡殿下,便覺得你做什麼都是對的。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幫不上你的忙,心有不安。”


  她道:“因為喜歡你,所以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咱們兩個人之前,不都是這樣的嗎?”


  折筠霧分析:“我估摸著,端王是覺得端王妃已經喜歡上他,所以願意為他做這些。那他在外面做什麼,在端王的眼裡,端王妃定然是樂意之至的,所以,行事越發無所顧忌。”


  太子之前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他都是從朝堂的層面去看端王的。現在聽折筠霧一說,竟然覺得端王可能就是這樣的。


  他好笑道:“……你說,他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折筠霧就笑著道:“不是他變成這樣了,而是殿下跟這世間的男子有所不同,所以才覺得他變了。”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覺得的。認為隻要娶了你,隻要讓人動了心,那女子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


  太子就被她誇得挺高興的,道:“你說的沒錯。”


  他被折筠霧一捧,更覺得自己要做一個好男人。她是這般的信任他,誇耀他,那他更要做得好一點。


  折筠霧就發現太子殿下回來得更勤快了,有時候正午要回東宮用膳,還會抽出時間來教導阿昭讀書寫字。


  有一回,她聽見他道:“ 端王這一回出去,怕是回來的時候,他兒子都不認得他了吧。”


  折筠霧:“……”


  她好笑道:“哪有你這樣背後說道人家的。”


  不過太子殿下既然有這樣的意識,那她肯定是要誇他的,“不過,像殿下這樣盡職盡責的父親已經不多了。”


  太子果然很高興。折筠霧坐在旁邊做針線,看著他手把手教導阿昭讀書,柔和的笑了笑,然後心裡有些心酸。


  太子殿下太想當好一個好父親了。她有時候真的挺心疼他的。


  她雖然沒有太子殿下那麼聰明,但是對於父母之事,她也不是格外在意。


  人生在世,多的是不如意。就和太子殿下之前說的一樣,他一出生就比別人好,又是儲君,若他還覺得這輩子不好,那真是不知足了。


  但他話是這麼說,卻沒有她看的開。


  她無論對養父母還是親生父母都沒有了怨恨之心,如今日子過到現在,她隻想過好自己的一天一夜,隻要睜開眼睛和閉上眼睛之間是歡喜的就好。


  可太子不是。他雖然嘴上大道理很多——折筠霧也經常被他糊弄過去,覺得他萬事都心裡明白。


  ——他其實也是真明白。但心裡明白,嘴上也能說出來,可這跟徹底看的開是兩碼事。


  比如父母一事上,因為他受了皇帝的疑心所致的委屈,他就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每天都在教導阿昭的時候格外注意自己跟皇帝像不像。


  還特別想做一個好父親。但好父親是什麼樣子的,他也不是很明白。所以就很嚴格的要求自己,做到什麼都會。


  折筠霧覺得太子殿下活的其實挺累的。可這是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改過來的,所以她從來不說。


  隻會讓他高興一些,誇獎他:“殿下可真厲害啊。”


  太子殿下的臉上就會露出一絲笑出來。


  他可真是個小孩子。


  她搖搖頭,覺得自己可能過幾年,就比他成熟穩重一些了。


  ——所以,太子殿下為什麼在外邊越來越不近人情,反而在家裡面越發跟個孩子似的?


  折筠霧可聽說了,太子經常在朝議殿裡面怒斥群臣,若是有人惹得他不高興了,那雙眼睛看過去,便能讓人立刻跪在地上。


  她搖搖頭,覺得這真是個謎。


  太子正在教阿昭認字。孩子還沒有兩歲,所以目前隻認字,也不要求他認全了,有個大概的印象就好。也不用他寫字,這時候手腕還太弱,強行握筆隻會讓手腕變彎。


  所以,太子偶爾會教他一些握筆的姿勢,怎麼拿筆,怎麼寫字,卻從來不要求他立馬就能寫。


  雖然太子總是嫌棄阿昭太笨,不似他聰明,但真正教導起來,卻不願意他在這般年歲急於求成。


  折筠霧其實猜測太子小時候肯定被逼著強行寫過字!她對他的舉動都大概能猜的出來了。


  比如現在,學了一會字,太子竟然叫劉得福去端三碗蒸蛋過來。


  折筠霧:“……”


  這不上不下的,怎麼就吃起蒸蛋來了。


  太子卻解釋:“這東西你可以放糖,也可以放糖吃甜的,反正是蛋,吃了對身體好,孩子應該都喜歡吃吧?我瞧著上次阿昭就吃了不少。”


  折筠霧:“那也不用現在吃呀,都是用膳的時候才吃的。”


  太子擺擺手,“如今他年紀小,想吃什麼難道還要有個定論嗎?想吃就吃了。”


  折筠霧就敢肯定!太子幼時讀書的時候想吃蒸蛋肯定沒吃上!


  所以他格外注意這一點,堅決不能讓兒子也吃不上。


  折筠霧好笑又心疼,小時候的事情她已經忘記的差不多了,怎麼他連個蒸蛋也記在心裡這麼久?


  太子殿下到時候不知道她在想什麼,還在跟阿昭說話。


  “隻要你把這幾個字認全了,以後阿爹就都給你蒸蛋吃。”


  折筠霧:“……”


  其實太子殿下可能不知道,阿昭你最喜歡吃的不是蒸蛋,而是棗糕。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16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