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綜初期,參演者之間的關系不會被公布。
對於觀眾,你嗑的 CP 可能是親兄妹、親姐弟。
對於參演者,你以為的情敵可能是你的大舅子。
屏幕上,參演者兄妹次第登場。
看著長相氣質俱佳、衣品良好的俊男靚女一個個進入戀愛之家,我不由得感嘆節目組到底是從哪裡搜羅來的這些神仙兄妹與姐弟的。
在主持人謝昭的引導下,演播室的嘉賓們根據長相、性格激烈分析討論著嘉賓們的關系。
盡管我對此毫無頭緒,但仍然語氣自信地進行預測:「女一和男二一定是兄妹!這個氛圍感太像是一家人了。」
綜藝嘛,最重要的是入戲。
猜得全對當然好,但猜得全錯不是也很有節目效果嗎?
Advertisement
喬言也適時地開始與我互懟:「要是我在這種場景裡遇見你,肯定第一秒就繃不住笑了,哪還能微笑著問 MBTI 呢?」
演播廳裡瞬間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我和喬言相視一笑,這就是節目組請親姐弟來這檔家庭戀綜的意義了。
戀綜裡的素人出演者當著自己的手足約會談情,屏幕前的娛樂圈親姐弟跟著觀眾一起腳趾扣地地嗑糖,順便充當一下觀眾的嘴替。
至於沈川,他在節目裡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
起到一個裝逼的作用。
07
綜藝節目之所以愛請沈川,不僅因為他人模狗樣,也因為他的心理分析確實有兩把刷子。
沈川的留學文憑畢竟不是買來的,預測起嘉賓的關系來頭頭是道。
「男一女一見面時的表情很微妙。他們如果是第一次見面,不會刻意回避眼神交流,而是會暗中打量彼此的。所以我推測男一女一應該是兄妹關系。
「男四的發言看起來很低情商,但其實他主動向女一提問就已經說明了他對女一產生朦朧的好感了。」
在總結環節,聽完演播室嘉賓們刻意誇張的「爭論」後,沈川就會進行一番有理有據的總結預測,而這份預測又總是與後續的節目走向八九不離十。
新穎的戀綜設定,別出心裁的嘉賓設置,前兩期節目不出意外地爆紅了,我和喬言的互懟日常也大受好評。
不過,沈川圈的粉也不少呢。
【又帥又有才,恨不相逢娛樂圈啊!】
【嗚嗚嗚受夠那群九漏魚了,沈教授狠狠打臉那群蠢貨。】
【我是智性戀!這種檔次的理性高知,是我遇不到的高質量男性 TAT。】
對此我有以下幾點要說:
……
首先,這位哥一年上十個綜藝節目,他不在娛樂圈,難道還能在學術圈嗎?
其次,不是戴上銀邊眼鏡就可以叫教授,望周知。
最後,沈川理性?呵,說是傲慢才更合適吧。
08
我承認,「智性戀」是個看上去很美好的詞。
人是非理性的動物,一旦對誰有了好感,總是會源源不斷地滋生崇拜感與神秘感。
我喜歡沈川的時候,也覺得高學歷與高素質掛鉤。
我覺得他下意識冒出來一兩個專業名詞的樣子很性感,我認為他的理性穩定是最吸引人的,我堅信他擁有許多我沒有的美好品質。
所以,愛上他,不那麼優秀的我也會變得更好。
可是,在看到沈川和那一家人堅信學歷可以通過血緣傳播、人品能通過打分確認的時候,這一切想法都變得可笑了起來。
誠然,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的確自帶光環,但這層殼子被剝離下來後,誰又能保證看到什麼樣的裡子呢?
沈川對心理學知識侃侃而談時能吸引人,這無比正常。
觀眾是看不到沈川私底下的眼神流動的,他們隻能看到在公布兄妹、姐弟關系後,沈川的預測正確率高達百分之百。
#戀綜最有用專家
#這究竟是心理學還是讀心術
一系列的有關沈川專業度的詞條逐漸引起大家的討論,喬言不滿地刷著網友們被沈川圈粉的評論,發出銳評:「哼!要是沈川是個禿頂老頭子,看他還有沒有知識帶來的性張力。」
盡管知道喬言是在為我抱不平,但我還是制止了他想要開個小號曝光沈川「選妃」言論的想法。
「別急,骨子裡的傲慢與自大是藏不住的。」
我們隻需要,進行那麼一點點暗示。
09
戀綜觀察員需要幹什麼?
嗑糖!代替觀眾嗑糖!替觀眾發出土撥鼠尖叫!
沈川作為戀綜心理專家,和我們姐弟的定位不同。
他不會站隊哪對 CP,隻會對他們的感情走向背後的心理活動進行客觀分析。
隻不過,他的「客觀」破功於參演者家庭關系公開的那一刻。
沈川是個擅長偽裝,卻又不屑偽裝的人。
要讓沈川露出馬腳也不難,隻需要不斷暗示他,提問他:那個女人她配嗎?
如果問沈川「兩個人為何會相愛」,他能扯出一大串專業理論並連綴成句,說得頭頭是道,甚至還有點浪漫。
這也是他為什麼備受情感綜藝和觀眾的歡迎。
可如果問沈川「兩個人是否相配」呢?
家庭不完整的女生配不上好男孩,不夠聰明的女生配不上好男孩,一個完美的女人才配給好男孩傳宗接代。
沈川當然知道這種話直接說出來會被網友噴S,但他的確是這麼認為的。
在家庭關系公開的那一刻,我意識到,等候已久的契機到來了。
第一次,我回應了沈川「看吧,你還在迷戀哥」的復雜眼神,望向他的眼睛,嘆息著開口:「唉,真希望男一和女四能堅定地走到最後啊……」
10
男一和女四是戀綜裡絕對的斷層熱門 CP。
第三期公開家庭關系時,節目組精心準備的父母採訪影片賺足了所有人的眼淚。
原來,自帶破碎感的女四是堅強獨立的家中頂梁柱。視頻裡隻有母親出鏡,可以想象母親輕描淡寫的一句「我們相依為命」背後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
男一出身於幸福陽光的家庭,父母相愛,兄妹彼此關心,近乎完美的家庭氛圍令人羨慕嫉妒恨。
【更好嗑了,我去,小太陽一定要為女四帶來光啊。】
【嗚嗚嗚嗚,我將用我的幸福治愈破碎的你,這是什麼宿命故事。】
【心疼了,女四看男一的眼神真的有種復雜的羨慕。】
而在節目錄制現場,我看到兩人的家庭背景公布的那一刻,我想的是什麼呢?
這簡直是我和沈川關系的翻版。
隻不過屏幕裡的男一從來都在堅定地選擇女四,而沈川……
盡管我覺得早早認清沈川的真面目是上天保佑,但是這回,為了引導沈川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看著互訴心意的男一和女四,眼角甚至都擠出了幾滴淚花。
我強撐起三分遺憾三分倔強四分若無其事,眼含期待地對著沈川開口:「隻要被堅定選擇,再不同的兩個人都可以幸福地走到一起,對嗎?」
聽了我的話,喬言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我嚴重懷疑,要是沒有攝像機拍著,弟弟能當場封住我的嘴並且抓住我的肩膀狠狠搖晃一千下,搖出戀愛腦裡進的水。
不過,沈川這人倒也是有意思。
和家人對我評頭論足、挑挑揀揀的時候不留情面,重逢後又裝出一副遺憾眷戀的樣子。
現在我真表現出了一點遺憾後悔、想要復合的想法,沈川好像爽到後又開始嫌棄了。
「戀愛與婚姻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在親密關系方面,單親子女更容易重蹈父母的覆轍,婚姻走向破滅。」
11
相親角裡,很多標準裡都有一條「不要單親家庭」,隨口一問,就能得到「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缺愛」之類的回答。
借著屏幕裡男一女四的感情拉扯,我一遍遍地追問著沈川:「為什麼他們不合適呢?」
博學多識的沈川顯然不可能用那麼籠統的話語來解釋原因。
他說得好像很有道理。
女四對任何人都有種淡淡的客氣疏離感,很難做到與人交心。
這是「不完整的家庭環境塑造起來的防御機制」。
女四很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後採時容易患得患失。
這是「缺乏關愛導致的討好型人格」。
女四在一開始說自己喜歡人格成熟、情緒穩定的男生。
這是「缺少父愛誘發的戀父情結」。
放在任何相親節目裡,這種評價分析當然都沒有問題,甚至堪稱鞭闢入裡。
無論是學歷、工作,還是家庭背景,女四都「配不上」男一。
在一次次的提問中,女四被沈川反復地量化打分。
她對其他參演者的關心照顧不重要,她在公司優秀的業績不重要。
她在約會裡大方得體的表現不重要,她對追求者禮貌有分寸的態度不重要。
她是單親家庭,她學歷不夠,她性格不行。
所以沈川覺得她哪裡都配不上男一。
可這裡是戀綜哎。
【不是,誰問你了?】
【人家郎情妾意,你個小醜在這裡跳腳什麼呢?】
【啊啊啊啊好掃興啊!!我是來看人談戀愛的,不是來看你分析心理學案例的。】
【不是,隻有我覺得沈川說得有道理嗎?】
沈川說得有道理嗎?當然有。
可是他太過傲慢了。
這是戀綜,不是相親節目。
就算是相親節目,充滿目的性與審視感地對硬性條件進行打分也是讓人不適的。
更何況戀綜的本質是為觀眾造夢,造一個俊男靚女彼此鍾情的美夢。
打碎幻想的人是會受到反噬的。
12
節目都是提前錄制好的,沒有機會參考外界的評價。
在我的引導下,沈川對女性參演者的審視逐漸從女四擴散到了所有人。
「女生要成績好,但不能太好。不是歧視女性的意思,但太優秀、太要強的女孩可能是不適合戀愛的。」
「沒有貼標籤的意思,但是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或許不是好的戀愛對象,甚至會有一定的性格缺陷。」
「根據心理學分析,性格柔軟善良、不勢利、不圓滑的女孩更能維系一段穩固的戀情。」
節目組當然可以選擇減掉他的審判性發言以守護他的風評。
但這可是流量密碼,為什麼要刪掉呢?
網友發出銳評:
【純血皇子,在線選妃。】
【講個笑話,《沒有歧視的意思》。】
【再講個笑話,《根據心理學分析》。】
【總結一下,一個基因好又好拿捏,低中層天花板的女性,最適合延續他高貴的血脈。】
隨著後續節目的播出,沈川的風評一路走低。
大結局中,男一在聽到女四對家庭條件的顧慮後的表現,更是狠狠打了沈川的臉。
沒有憐憫的目光,也沒有疏遠的動作,而是堅定地牽起她的手。
一開始,我隻把男一和女四當成我和沈川的翻版,當成暴露沈川本性的引子。
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故事和我們的截然不同。